新聞動態 -ob体育app官网
資訊中心
新聞動態 首頁 - 資訊中心 - 新聞動態

“文言文:文化産業發展評論”第二期——“2023中國省市文化産業發展指數”結果發佈


發佈時間:2024-06-12


“文言文:文化産業發展評論”是由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曾繁文博士發起的新媒體節目,由曾繁文博士及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團隊對文化産業宏觀性、前瞻性、全局性的深度和熱點話題的研究成果。


一、中國省市文化産業發展指數概述

2010年以來,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每年一度發佈“中國省市文化産業發展指數”,今天要進行的是第14次發佈。“中國省市文化産業發展指數” 定位於通過量化工具,全麵、係統、客觀地反映我國各省市文化産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為各省市發展文化産業提供數據參考和決策依據。截至目前,指數已經成為全國唯一持續性追蹤各省市文化産業發展情況的代錶性、品牌性學術成果,成為了考量各省市文化産業發展水平的“風嚮標”“晴雨錶”。14年來,指數發佈在社會上尤其是在行業內産生了廣泛的影響,許多從業者錶示“想要了解中國各省市文化産業發展現狀,除了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各省文化産業增加值之外,就要看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省市文化産業發展指數”。

圖片

二、中國省市文化産業發展指數體係介紹

中國省市文化産業發展指數體係由産業生産力、影響力和驅動力三個分指數構成。産業生産力指數是從投入的角度評價文化産業的主體、人才、資本等要素,影響力指數是從産出的角度來評價文化産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驅動力指數是從外部環境的角度評價文化産業發展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創新環境。在3個一級指標下,設有8個二級指標,數十個測量維度。指數數據來源是國家統計局、國家工商總局、各省市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以及文化産業大數據和研究院團隊案頭研究匯整的數據。

圖片

三、2023年中國省市文化産業發展指數結果

2023年度中國省市文化産業發展綜合指數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別是:北京、廣東、浙江、上海、山東、江蘇、四川、河南、福建、安徽。今年前十名的省份與去年相比,安徽接替湖北成為第十名。北京近八年來持續保持第一名,廣東、浙江連續六年位列前三名,四川省是西部地區連續多年進入前十名的唯一省份。

圖片

生産力分指數從投入的角度評價文化産業的企業主體、文化資本和人力資源的情況。2023年度生産力指數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別是:廣東、北京、浙江、山東、上海、江蘇、福建、四川、河南、湖北。廣東排名第一,在産業主體、人力資源方麵優勢明顯,根據産業大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末,廣東省文化企業數量超過71萬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超過1萬家,從業人員數量超過280萬人。

圖片

影響力分指數從産出的角度圍繞文化産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效統一進行評價。2023年度影響力指數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別是:北京、浙江、廣東、上海、江蘇、山東、河南、四川、湖南、安徽。北京排名第一,在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上市文化企業數量等方麵均是全國第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超2萬億,文化産業增加值突破4700億,佔全市GDP的比重為11.3%,全國文化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

圖片

驅動力分指數從外部環境角度圍繞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文化産業發展的市場驅動力、公共支持力和創新持續力。本年度驅動力指數排名前十的省市為:廣東、浙江、北京、上海、山東、江蘇、四川、福建、湖北、安徽。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23年,浙江省的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基地)、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等多個國家級文化和旅遊品牌數量達到168個,排名位列全國第一。

圖片

四、2023年中國省市文化産業發展指數結果深度解讀

(一)文化産業發展規模

2023年各地高效統籌推進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各項政策顯效發力,“文旅消費熱”助力我國經濟回升嚮好。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止2023年末,全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從2022年的6.9萬家增長到約7.3萬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9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2%。在9個文化行業中,除文化裝備生産行業營業收入比上年下降,其餘8個行業收入均比上年增長,其中:文化娛樂休閒服務、文化投資運營、新聞信息服務、文化傳播渠道、內容創作生産5個行業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增速分別為63.2%、24.4%、15.5%、11.9%、10.7%。總體而言,2023年各地高效統籌推進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各項政策顯效發力,“文旅消費熱”助力我國經濟回升嚮好。

圖片

(二)文化産業融合發展

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加速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文化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文化産業提質升級。

在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指標中,排名前十的省市是浙江、廣東、湖北、福建、上海、山東、北京、安徽、陝西、四川。2023年,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加速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數字技術不斷融入文旅産業的內容生産、展示和傳播、消費等全過程。據産業大數據統計,浙江的文化産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4000家,廣東的文化産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遠遠領先於其他省份。2023年,第五批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認定工作完成,認定了包括北京大興經濟開發區在內的6家集聚類基地和包括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16家單體類基地。總體而言,2023年,文化科技與文化金融融合發展欣欣嚮榮,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與企業融資規模成果顯著。

在文化金融融合能力指標中,排名前十的省市是上海、北京、浙江、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北、湖南、山東。其中上海、北京得分遙遙領先,兩直轄市的文化産業私募股權融資規模、上市文化企業IPO融資規模、掛牌新三闆文化企業融資規模均位居全國前列,文化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文化産業提質升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等單位聯合編寫的《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23)》認為,我國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文化金融的高質量發展,未來期待文化金融基礎設施、文化産業資本市場、金融改革融合發展等方麵有新突破。

圖片

(三)文化新業態發展

2023年文化新業態蓬勃發展,對全部規上文化企業營收增長貢獻率高達70.9%,增強了文化産業內在韌性,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能。

在新業態融合指標中,排名前十的省市為北京、廣東、浙江、上海、四川、山東、河南、江蘇、湖北、福建。2023年,北京、廣東、浙江的16類文化産業新業態企業數量均超過14萬家,文化新業態特徵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規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2395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快於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7.1%。2023年文化新業態行業蓬勃發展,對全部規上文化企業營收增長貢獻率高達70.9%,增強了文化産業內在韌性,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能。

2023年數字文化在多領域蓬勃生長,已形成“多元融合、多維升級、多嚮賦能”的發展格局,通過文化+人工智能、文化+全真互聯、文化+數字孿生、文化+區塊鏈等模式,數字化在文旅企業轉型升級、文旅資源創意轉化、文旅産品和服務創新等方麵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催生了“數字藏經洞”、“尋境敦煌”、“聽見數字山河”等多個火爆出圈的數字文旅項目。

圖片

(四)文化産業空間格局

我國不同區域文化産業差距仍然較大,2023年多省市跨區域打造“文旅朋友圈”,推動文化産業在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方麵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中國省市文化産業發展綜合指數顯示,我國不同區域文化産業差距仍然較大:東部地區10省市綜合指數平均得分遠高於中部、西部、東北地區,中部地區6省綜合指數平均得分略高於西部、東北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得分基本持平。其中,綜合指數得分前十名的省市中,前6名均位於東部地區,四川省是唯一進入前10名的西部地區省份,東北地區無一進入。2023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東部地區實現營業收入101223億元,比上年增長8.7%;中部地區15394億元,增長3.6%;西部地區11688億元,增長10.0%;東北地區1210億元,增長5.4%,整體來看西部地區增速最快。

2023年多省市跨區域打造“文旅朋友圈”,推動文化産業在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方麵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上海、江蘇、浙江省共同印發了《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特別強調了文化協同發展,旨在通過挖掘和弘揚江南文化,促進區域內文化資源的共享與互補,以及增強文化産業的集聚發展。武漢都市圈九座城市成立武漢都市圈文化旅遊合作聯盟,襄陽、十堰、隨州、神農架聯合成立“襄十隨神”旅遊聯盟,打造湖北省文化和旅遊“朋友群”,推動文旅品牌、旅遊線路、旅遊市場、文旅資源一體化共享。

圖片

(五)國家級品牌打造

各類國家級品牌的評定,以評促建推動文化産業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引領中國文化産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3年,文化産業相關主管部委開展了一係列文化産業國家級品牌評選認定工作。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基地)、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試點城市等文化産業國家級品牌,要求地方政府給予相應的政策、資金、人才等各項支持,在促進文化産業集聚發展、發揮産業示範引領性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等國家級品牌數量排名前十的是浙江、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山東、四川、福建、湖南和河北。

2024-06-12日,文旅部命名15家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至此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一共為34家。5月22日,文旅部辦公廳發佈《關於開展2023年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申報與複核工作的通知》,並於近期公佈了384家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名單。10月19日,文旅部會同商務部通過組織評審考察,正式公佈新一批12家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的名單。10月20日,文旅部會同教育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公佈了首批63家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各類國家級品牌的評定,以評促建推動文化産業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引領中國文化産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圖片

(六)文化新消費

2023年文化消費市場強勁複蘇,各地文旅卷出新高度,淄博燒烤、哈爾濱冰雪經濟等文旅新消費熱點爆款頻出。

2023年3月,文化和旅遊部發佈《關於組織開展2023年文化和旅遊消費促進活動的通知》,活動貫穿2023年全年,圍繞五一、中秋、十一、元旦等傳統節日、法定假日和暑期等旅遊旺季,廣泛動員文化和旅遊企事業單位,積極聯動金融機構、電商平臺、新媒體平臺等,舉辦一係列促消費活動。2023年,國務院、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改委等政府部門連續發佈多個文件促進文旅消費,各地方也製定了相應政策,數十個省(區、市)在相關政策中明確資金支持金額和支持方嚮等。

在各級各地政策顯效發力的帶動下,2023年文化消費市場強勁複蘇,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高速增長,文旅消費熱度居高不下,各地文旅卷出新高度,淄博燒烤、哈爾濱冰雪經濟等文旅新消費熱點爆款頻出。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增長17.6%,達到2904元,佔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0.8%。2023年,國內出遊人次達到48.91億,同比增長93.3%;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4.91萬億元,同比增長140.3%;人均每次旅遊消費達到2024-06元,超過2019年水平,為近五年來最高。

圖片

(七)鄉村文旅經濟發展

政策和市場雙雙發力,文旅産業發展創新引領鄉村社會經濟發展。

2023年,國家和各省市繼續深入實施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工作,以文化産業賦能鄉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標,加快推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助力國家鄉村振興重大戰略的落地。政策和市場雙雙發力,文旅産業發展創新引領鄉村社會經濟發展。

2023年1月,文化和旅遊部等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的通知》,決定開展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工作。在政策扶持下,各地村超、村BA、村晚等文旅熱點不斷湧現,增強了地方文化品牌價值,促進了文旅深度融合,帶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2023年榕江縣“村超”賽事期間,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8.34億元,農特産品銷售額4.01億元,同比增長57.92%。同時,文旅企業也不斷強化與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助力全麵推進鄉村振興。騰訊雲聯合青海大通縣共同推出農文旅全域品牌,通過打造農文旅融合的“大通號”縣域經濟體數字化平臺,為大通縣的鄉村振興註入數字動能。

圖片

審核:張曉楠
責編:林子涵